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海南凯发娱乐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!

已阅读

【业绩会直击】中国生物制药

作者:admin      来源:admin      发布时间:2022-09-27

  原标题:【业绩会直击】中国生物制药(1177.HK):业绩稳步增长,新产品陆续上市

  2018年8月22日下午,中国生物制药(1177.HK)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会,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小姐,公司创始人、首席执行长谢炳先生,执行董事谢炘先生出席会议。

  公司在期内录得收入约人民币 97.25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30.0%;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分别约人民币14.27亿元,同比增长约41.9%;基本每股收益11.6分,同比增长33.9%(2018年3月1日,为收购泰德发行了10.13亿股,6月19日发行红股及持有股份奖励计划的股份,因此加权平均流通股为123.05亿股);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 55.39亿元。

  肝病用药之销售额约人民币 33.39亿元,占公司收入34.3%。以甘草为原料的甘利欣注射液和胶囊有保肝降酶的功效,上半年销售额约人民币4633万元。天晴甘平肠溶胶囊录得营收人民币2.06亿元,同比增长3.2%。天晴甘美注射液上市录得营收约人民币 8.77亿元。

  名正胶囊录得人民币1.26亿元,润众(恩替卡韦)分散片录得人民币17.36亿元,同比增长约7.2%。天丁片是2013年4月推出的市场,今年上半年录得营收约人民币 2.13亿元,同比增长8.4%。甘泽(恩替卡韦)胶囊的销售额约人民币6785 万元,同比增长约 19.4%。

  心脑血管用药录得营收约人民币13.74亿元,占公司收入约 14.1%。南京正大天晴的天晴宁注射液录得约人民币7542万元;依伦平片录得人民币3.97亿元,同比增长22.9%;托妥钙片录得人民币 3.21亿元,同比增长约9.7%。凯时注射液录得约人民币 3.97亿元;贝前列素钠片的营收人民币2.01亿元,同比增长约19.2%。

  抗肿瘤用药之销售额约人民币10.45亿元,占公司收入约 10.7%。止若注射液录得人民币8,272万元;赛维健注射液录得约人民币2.23亿元,同比增长33.2%;天晴依泰注射液录得人民币1.09亿元,同比增长2.1%;晴唯可注射液录得约人民币1.02亿元,同比增长35.2%;首辅片录得人民币8,077 万元;格尼可胶囊录得1.08亿元,同比增长28.1%;依尼舒片录得7214万元,同比增长43.2%。

  镇痛药录得人民币9.59亿元,占公司收入约9.9%。镇痛药凯纷注射液是由北京泰德研发生产,录得8.97亿元,同比增长25.1%;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录得3.09亿元,同比增长约 77.2%。

  骨科用药录得8.19亿元,占公司收入8.4%。盖三淳胶丸录得5.54亿元,同比增长32.8%;九力片录得1.43亿元,同比增长31.1%。

  消化系统用药录得5.71亿元,占公司收入约 5.9%;主要产品葛泰片录得1.18亿元,同比增长5.9%。新产品艾速平注射液在2016年6月推出市场,2018H1录得3.67亿元,同比增长122.1%。

  抗感染用药录得5.04亿元,占公司收入约 5.2%,主要产品天册注射液录得3.36亿元。天解注射液录得1.21亿元,同比增长60.5%。呼吸系统录得4.26亿元,占公司收入的4.4%,主要产品天晴速乐粉雾吸入剂录得2.57亿元,同比增长20.2%;正大素克片录得1.07亿元,同比增长24.1%。肠外营养用药录得营收3.27亿元,占公司收入的3.4%;主要产品新海能注射液录得营收2.3亿元;丰海能果糖注射液录得9,060万元。糖尿病用药录得6,405万元,占公司总收入约0.7%;由正大天晴研发生产的泰白缓释片录得营收5,448万元,同比增长21.6%。

  2018年上半年,公司新获得生产批件 10 件,包括醋酸加尼瑞克注射液、盐酸安罗替尼胶囊3个规格(化药1.1类)、注射用左亚叶酸钙(原化6类)、多西他赛注射液(原化 6 类)、利多卡因凝胶贴膏、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2 个规格、碘克沙醇注射液。获得临床批件14 件,其中化药 1.1 类13个、生物制品2类1个;新申报临床 3 件;通过一致性评价 2 个:润众(恩替卡韦分散片)、依伦平(厄贝沙坦╱氢氯塞嗪片);新申报一致性评价品种 8 个:格尼可(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)、首辅(卡培他滨片)、晴乐(醋酸加尼瑞克注射液)、艾速平(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坐钠)2 个规格、甘泽(恩替卡韦胶囊)、希佳(奥美沙坦酯片)、中畅(福多司坦片)。目前累计有临床批件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、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 482 件。于回顾期间内,本集团共获得专利授权60 项,其中发明专利 45 项;新专利申请 145 项,其中发明专利 141 项。

  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推出超过20种1.1类新药,超过10种生物仿制药;预计未来5年每年会有10~15个新产品上市,其中每年会有6~8个峰值过10亿人民币的药品上市。预计到2020年,公司会有超过14个过十亿人民币年收入的药品在销售。

  A1、新的采购会在一致性评价的平台上,未来可能会出现两个模式,一种是迅速淘汰模式,大企业比如中生、恒瑞就会站住,近2~3年也有降价的压力,但长期是利好大公司的,小公司只能在细分市场;第二种就是逐步淘汰,但也是在一致性平台之上,一致性评价是入场券,所以无论是哪一种,对公司都是有利的。

  如果价格最低,给70%的市场份额,公司目前最大的品种也仅有40%的市场份额,如果能拿到70%的份额,公司也愿意降价。伊马替尼以北京的中标价是800元,豪森是1100元,诺华是10800元,伊马替尼有望很快通过一致性评价,所以具有竞争力,因为定价是最低的。

  接下来公司还会注重研发,2018年Q2公司投入了7个亿做研发,一个季度比香港其他的竞争对手半年还要多。一致性评价现在拿到批文的是2015年整顿后拿到的,因为疫苗事件,拿批文的难度会再提高,同业会淘汰更多,所以对大公司是个机会。

  A2、公司收入增长是30%,不含泰德是13%,相较前几个季度,不含泰德的增长是逐步在走出来的。在2017年2月,公司有一批产品进了医保,Q1一些地方医保也慢慢进入。几个大的品种艾速平,镇痛的凯纷、贴剂增长都迅速在上升,安罗替尼也非常理想。润众在去年大概2年的周期,经过20几个省降价结束后,也逐步恢复稳定。

  少数股东权益每个季度有些互相抵消,所以建议一整年来看。今年的变化是,泰德另外的40%进入少数股东权益,除了这个因素,其他没有改变。

  A3、在布局新的细胞工程,8个研发平台在做人工智能的生产,现在在布局和形成中。南京的500多亩地的药厂,在外国也很难看到,在大湾区也在布局更大的基地,都是现在做的。从2000年开始,研发费用一直都是费用化。R&D spending ratio在10%~12%,未来最多在13%,最近很多研发管线期,所以研发投入会比较大,这两年有很多新的药在上,所以销售额也在增长,所以增长后的10%~13%是比前一年的10%~13%是要多的,所以ratio是个良性循坏,是足以在ratio内cover所有的临床费用。今年上半年是13.7%的研发费用,如果到年底这个费用没有用完的,还是会冲出来给利润,整体今年大致是11%左右。

  A4、目前还没有资金不够的问题,R&D的费用是可以覆盖所有要做的首仿和创新药,都是priority。创仿结合,今年花在创新药上的钱已经超过仿制药的钱,预计十年后创新药收入比会超过50%。

  Q5、天晴的PD-L1的情况?为什么不从排名第5~10企业中买一个迅速加入一梯队?

  A5、PD-L1进展很好,第一梯队都是创新药公司为主,第二梯队大部分为产业化公司,未来市场还是大玩家的游戏,第一梯队和二梯队时间并没有差太多,差几年,创新药公司重新组成队伍不一定会卖的好。公司管线、乙肝管线,从商业的角度,TDF(替诺福韦)和恩替卡韦的销售考量?以及TAF的临床状态?

  A6、恩替卡韦还是有机会的,6000个医院,公司进了2800个医院,未来市场还是有很多潜力的,未来招标还是有很多竞价的问题。公司也会有一个专门的商业队伍,大概500~1000人,通过商业把便宜药走进新农合、终端下游,比如浙江就有进新农合医保。替诺福韦目前有好几百个医院已经进了。今年如果医院进齐了,明年上量就会比较快。艾酚福韦之后还有2个1.1类的乙肝药在做临床。